您真的会沟通吗?为什么我们不肯好好说话
自古以来,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温婉含蓄,什么事都喜欢拐弯抹角地说。
面对别人的夸奖时,我们不能接受得太过理所当然,不然就是骄傲;要指出别人的不足时,也不能说得太直接,不然会引起别人的不快。
古人作诗填词时有一原则,那便是——忌“露”:说愁时不能直说,要说“无言独上西楼”;说离别时也不能直说,要说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。
好像如果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明说了,那就是“俗”了,不够风雅了。
在古人的世界里,看花不是花,见叶也不是叶,一切都是诗人们细腻的心理刻画。也难怪欧阳修直言“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”了。
古人因为说话谨慎含蓄,经常闹出很多笑话来:
历史上一个齐国的国君问他的军师一个问题,那军师点头一笑,说:“然。”那国君回去琢磨了半天想这个然到底是同意还是反对,结果就积劳成疾了。弥留之际的国君把自己考虑的答案告诉军师,问军师当时是不是这个意思。结果那军师呵呵一笑:“然。”然后那国君就被气得断了气。
你看,不好好说话的后果,是会闹出人命的啊!
当然,上面的例子是比较极端的个案,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这样说话了,但扪心自问,你真的会沟通吗?